邵鳳民----慢性腎臟病應注重營養治療
邵鳳民,河南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、副院長,醫學博士、主任醫師、二級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,河南省“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,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,河南省衛生科技領軍人才,全國腎病學專業醫療質量管理控制專家;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常委、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、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委員、河南省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主委、河南省腎臟病質量控制中心主任、河南省腎臟病研究所所長、河南省腎臟免疫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;為《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》副主編,《中華腎臟病雜志》《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》等編委。
他長期致力于腎臟病臨床與基礎研究,填補省內空白5項、院內空白7項;參與并主持國家級、省部級、廳級科研項目30余項;發表論文130余篇,獲省、廳級科技成果10余項,主編、參編專著8部。
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損傷或腎小球濾過率(GFR<60毫升/分鐘/1.73平方米)下降持續時間不少于3個月。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一體化的治療方案,包括延緩疾病進展,減少營養不良、貧血、高血壓、腎性骨病等并發癥等。其中,營養治療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有效的營養治療能夠延緩疾病進展。今天,我們來談一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營養治療。
保證低蛋白飲食很重要
醫生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:保證優質低蛋白飲食。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,但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排泄代謝產物的能力大大減退,如果攝入蛋白質過多,就會加重腎臟負擔。因此,保證優質低蛋白飲食在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,應少選植物蛋白質,如米、面等,因其含有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,且鉀、磷含量較高,會加重患者的腎臟負擔;多選動物蛋白質,如牛奶、雞蛋、魚、瘦肉等。雖然大豆蛋白質是植物蛋白質,但最新研究表明,大豆蛋白質富含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屬于優質蛋白質,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可食用的蛋白質。
應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
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重要營養治療原則。在日常飲食中,患者應盡量食用熱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,如白薯、山藥、芋頭、藕粉等,這樣既可以滿足能量的需求,又不會增加腎臟的負擔。
合理攝入電解質
鈉、鉀、鈣、磷這類電解質如何攝入,需要結合個人情況來確定。若患者存在水腫和高血壓病,應限制鈉的攝入量,即鹽的攝入量。另外,鹽漬食品或咸菜等腌制品以及咸味的休閑零食等也要避免食用。若患者有高鉀血癥,應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入量,如避免食用蘑菇、豆類、香蕉、橘子、菠菜、芹菜、西紅柿、竹筍、馬鈴薯等;相反,如有低鉀血癥,則要確保鉀的攝入量。
慢性腎臟病患者易出現高磷血癥,如已有高磷血癥,飲食應減少磷的攝入量,如少吃動物內臟、堅果、蛋黃、乳酪、魚類等食物。蘋果、芥藍和番石榴等含磷較低,可適量多吃。在高磷血癥伴低鈣時,患者應在限磷的同時適當增加鈣的攝入,如多食用牛奶、蝦皮等含鈣量高的食物。
總的來說,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的原則包括:
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,并提高優質蛋白質比例。
熱量攝入充足,每日攝入30~35千卡/千克體重的總熱量。
根據自身病情和檢測結果調整飲食中鹽的攝入量,明確是否應限磷補鈣、是否應限制鉀攝入或補鉀。
充分補充各種維生素和葉酸;尿量減少的患者應限制飲水。
節日期間,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,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注意結合營養治療原則,合理選擇飲食。

掃描二維碼,可用手機閱讀此文章